神的行事是與我們凡人是不一樣的
書名:布魯克林 Brooklyn 作者:柯姆.托賓 原文作者:COLM TÓIBÍN 譯者:陳佳琳 出版社: 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5年09月29日 ISBN:9789571363608
|
《心得感想》
柯姆.托賓是以一種老派的優雅筆觸在敘述1950年代一個妙齡女子漂洋過海到遠方當移工的故事。沒有刻意曲折離奇的情節鋪陳,沒有強烈慷慨激昂的戲劇張力,在主角艾莉絲再度回到故鄉之前,柯姆.托賓都是用一種內斂沉靜的口吻,帶點旁觀者記錄的意味,將那個年代愛爾蘭40萬民移工在異鄉時,可能面對到的生活衝擊與內心的孤獨,以艾莉絲這個女性為縮影,輕柔說出。
在艾莉絲再度回到故鄉之前(再次強調),柯姆.托賓用一些小細節來架構這個女孩面對生命困境的坦然接受與堅韌面對。去苛刻的凱莉小姐店鋪打工,順從姐姐的安排至遙遠的布魯克林換取一個人生的機會,先接受芭托奇百貨的工作..都是一種務實。初到美國布魯克林時,就算被安排在都是愛爾蘭同鄉的租屋處,融入其中仍是種困難。工作場所與小房間的距離是思鄉病的捷徑,幾乎讓她窒息只能無聲吶喊,報喜不報憂的家書是唯一救贖。但堅強如她是不能就此被擊倒,不放棄機會的去研習專業課程,慢慢勇敢的拓展生活圈,然後愛情來了。也嘗試走進彼此的生命,怎麼說都是真切溫柔的陪伴,眼前應該就先這樣走下去吧?但姐姐的猝逝並不僅是對她一個人的衝擊,承受喪女之痛的母親也需要她。本來預計回鄉只是暫時停留,但母親的親情勒索又讓她動彈不得。與離開之前的自己相比,艾莉絲似乎換了一個人,是因為鄰人的崇尚眼光?少女時代的友誼延續渲染?還是剛好住在附近的高富帥白馬王子對她的青睞出現的適得其所?留在愛爾蘭短短幾天就讓那個在布魯克林的自己是上輩子的事?若不是凱莉小姐的揭發,艾莉絲還會做出那樣的抉擇嗎?命運的安排多少摻雜了自己的決定,怎麼做都是一種悖離,我終究覺得艾莉絲還是讓自己成了永遠的異鄉人。
『布魯克林』的餘韻仍在每個離鄉背景討生活的人之間飄然流傳,未曾停歇。
…………………………………書介………………………………
在貧困的年代,少女為家計遠赴異鄉,
從苦澀中蛻變出璀璨成熟的美麗人生。
安靜、細膩、溫柔。
托賓以精緻結構、嫻雅文筆和逼真的時代細節,打造出難忘的女性角色
本書公認是他感情最飽滿、最受讀者歡迎的代表作之一。
《內容介紹》
一九五○年代,愛爾蘭經濟蕭條,來自南方小鎮的艾莉絲,與許多同齡女孩一樣,必須離家去外地掙錢。在姊姊的安排下她將隻身前往美國,她別無選擇。告別親人和家鄉,艾莉絲在紐約布魯克林區的寄宿人家落腳。擁擠的城市、大批的移民、人生地不熟,加上女室友間微妙的猜疑妒忌,思鄉之情與寂寞無助總在夜深人靜時將她淹沒。然而,日復一日白天工作、晚上進修,帶來全新的生活節奏,她學會在陌生城市中上教堂聚會、跳舞,有了新的朋友,認識男孩子,進而發展更親密的關係……就在離鄉背景的痛楚漸漸遠離時,艾莉絲接聞一椿噩耗,她必須回去愛爾蘭。返鄉的她,全身帶有一種美國式的魅力,艾莉絲發覺在布魯克林的生活改變了她,卻也意外發現,有一部分的自己竟想留在家鄉。然而,她終究必須在愛爾蘭與布魯克林之間,做出攸關她未來人生的重大抉擇……
一部關於漂泊和歸鄉,摯愛與遺憾,自由與責任的偉大小說。書名「布魯克林」清楚點出這部移民故事的時地背景,托賓極精巧地揉進艾莉絲的視角心理,精準呈現五○年代愛爾蘭社會景況及紐約布魯克林移民生活逼真的歷史細節,既寫出女性走向成熟必將面對愛情的兩難取捨,也呈現人生轉折的難以預料縝密內斂,洞見人性,托賓不僅打造出文學史上令人難忘的女性角色,更完成一部情感飽滿的傑作。
《作者簡介》-柯姆.托賓 COLM TÓIBÍN
一九五五年出生於愛爾蘭。著有七部長篇小說,三度入圍布克獎決選,包括處女作《黑水燈塔》《大師》《馬利亞的泣訴》,其中《大師》榮獲IMAPC國際都柏林文學獎。《布魯克林》榮獲柯斯達文學獎。另有兩本短篇小說集。
托賓作品授權超過全球三十多國,內容多描繪愛爾蘭社會、移民生活,探索角色個人認同、性別認同。先後在史丹福大學、德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以及曼徹斯特大學教授寫作。定期為《紐約書評》、《倫敦書評》供稿,撰寫文學評論。現任紐約「頂尖國際作家論壇」(Pen World Voices)主席。
《譯者簡介》-陳佳琳
台灣大學外文系畢,美國華盛頓大學國際關係碩士,蒙特瑞國際研究學院口筆譯碩士,曾任電視台編審,現為專職翻譯。譯有《300%的幸福》、《校園祕案》、《愛情趴趴走》、《PS,我愛你》(合譯);翻譯得獎作品包括《在我墳上起舞》、《來自無人地帶的明信片》、《檸檬的滋味》與《梵谷流浪一百年》等。
留言列表